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是200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始建于1983年的彭城职业大学和始建于1985年的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6月,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6月,始建于1959年的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主干专业学科对应地方支柱产业,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地方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高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苏省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高校。学校多次被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授予和谐校园、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1990.5亩,校舍面积57.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47亿元,设有14个二级学院、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1个成人教育学院,开设4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0338人。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类),3个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基地,5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学科综合训练中心,2个省级校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0门省级精品课程,2部在建国家级精品教材,13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重点教材,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学校建有195个校外实习基地、110个产学研基地。近年来,教师共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98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39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2项,实现重要科技成果转化100余项。
徐州工程学院
学校秉承“格物致知,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学校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1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举办合作办学项目10个,培养学生1470人;认真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程”,派出教师和管理干部386人次到境外培训、访学和攻读学位;留学生工作、中外合作科研和汉语国际推广不断取得新成效。学校是“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资助高校;有3位外籍教师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教育部简报2012年第212期以《徐州工程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为题,报道了学校师资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获各类国际竞赛奖项10项、国家级竞赛奖项486项、省级竞赛奖项419项,其中包括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算量大赛总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等多个高层次奖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能力强”的特点受到社会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徐州工程学院
学校注重结合区域文化特征,努力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学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传承作为高校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突破口,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科研,举办了两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获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学校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
2002年,彭城职业大学、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升格为徐州工程学院
2007年,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1983年彭城职业大学创建。
1959年徐州市业余科技大学创建;
1965年徐州市业余科技大学更名徐州市职工业余大学;继而发展为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1979年徐州干部学校创建;
1983年徐州干部学校更名徐州市工业干部学校;
1985年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建;
1986年徐州市工业干部学校升格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92年徐州职工大学并入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56年徐州专区高师函授辅导站创建;
1959年徐州专区高师函授辅导站升格徐州专区教师进修学院;
1963年徐州专区教师进修学院改建徐州专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66年徐州专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撤销;
1975年徐州地区教师进修班复校徐州地区革委会教育干部学校;
1978年徐州地区革委会教育干部学校升格徐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徐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徐州市教师进修班合并组建徐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徐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徐州教育学院;
2007年徐州教育学院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机械制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软件外包人才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徐州工程学院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食品安全工程实验室分中心
江苏省食品资源开发与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食品安全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高性能结构材料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食品生物加工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农药中间体光气化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杀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还原染料及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车载多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秸秆生物质成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采煤机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徐州市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徐州市农药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
徐州市虚拟现实与多维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徐州市农业资源质量监测及产地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徐州市新型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
徐州市工程机械用材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
徐州市结构安全与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
徐州市物流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徐州工程学院
徐州市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
经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
机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软件与服务外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土木工程综合训练中心
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团队
新型工程机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蓝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业园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徐州工程学院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3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1项,获得省部级社科成果奖20项、科技成果奖10项。成功举办了“全国农业环境问题学术研讨会”、“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等一系列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99篇。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各类全国性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喜获铜奖。2010年该校成功举办“江苏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大地提高了该校的创业创新能力和知名度,这也是第一次在非“211”全国重点大学举办此类竞赛。此前曾在南京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举办。
2010年,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两项;在首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算量大赛总决赛中,获特等奖。在该校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和由该校代表队代表江苏省参加的第八届全国大运动会桥牌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2项,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26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37项;首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算量大赛总决赛中获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力学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中均处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
学校现有教职工1269人,其中教授80人、副教授280人;具有博士学位120人、硕士学位640人;拥有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二级教授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0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8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0人。多位教师被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新疆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聘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
徐州工程学院
中国工程院吕志涛院士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荣誉会长、前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卢秋田先生、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吴知行教授、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林连连博士、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先生、维维集团董事长杨启典先生、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邢婉丽教授、渤海大学副校长兼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励建荣教授、中国台湾辅仁大学统计信息学系暨应用统计所博士生导师、商学研究所所长兼创新育成中心主任、中华资料采矿协会理事长谢邦昌教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生化研究室主任周捷博士分别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美国新泽西工程学院Jay N.MEEGODA教授、江苏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荣桂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茅献彪教授分别受聘为学校兼职教授。
徐州工程学院
财务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生态学
机械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食品科学与工程
财务管理
汉语言文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会计电算化
工程造价
徐州工程学院
2013年1月4日,韩宝平院长在《2012年校长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通过后,我们的工作重心将发生转移,在下一个战略机遇期将积极争取专业硕士学位点,冲刺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学校的工作重点是:以硕士点申报条件为目标,做好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硕士授予权申报点布局。同时,要继续扩大与高层次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学校与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五所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2012年已有9名合作培养硕士生进驻徐州工程学院。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桥牌分会
徐州市管理学会
徐州市化学化工学会
徐州市工艺美术学会
徐州市外国经济研究会
徐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
徐州市民族管弦乐学会
淮海工业设计研究院
苏北农村发展研究院
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徐州现代物流发展研究院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学校通过校企(地)合作,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2012年,拥有12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3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基地110个,实现重要科技成果转化80个,横向科技合作项目329个。学校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相结合,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相结合,根据徐州支柱产业发展特色,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光伏工程培训研究中心,进行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与徐州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创建“徐州淮海工业设计研究院”。学校建有江苏省生物食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和徐州市工程装备检测及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物流配送研究中心、珍稀植物繁育种植和生物质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与美国、韩国、法国、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15个国家的17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个,在校生1300多名。项目数与学生数已经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
为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以及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推出“卓越工程师计划”。2012年8月16日,徐州工程学院校长韩宝平,副校长宋农村,教务处处长孙进,校办主任刘洋以及信电学院院长邵晓根莅临中软国际参观指导。中软国际南京ETC执行总经理金晓丰,副总经理龚诚,技术总监金正海,运营总监曾鹏以及产品经理杨鸣参与了此次会议。会上金总介绍了中软国际集团,让徐州工程学院的各位领导对中软国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对中软国际寄于厚望,希望双方今后的合作更加紧密。徐州工程学院韩宝平校长代表学院做了发言,就2012年学院的发展规划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希望和企业合作加大力度搞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申报工作,韩校长非常看好中软国际南京ETC的能力。此次会议,为双方日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韩宝平博士,教授。现任学院党委书记。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硕士,教授,徐州市优秀专家。现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硕士,副研究员。现任徐州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硕士,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
徐州工程学院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
大学学历,农艺师。现任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
大学学历,正高级经济师。现任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
硕士,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
博士,政工师。现任学院纪委书记、党委常委。
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现任徐州工程学院副院级调研员、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
皇新海皇新海—徐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州矿务局局长。
苏意隆—徐矿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组织(人事)部部长。
邱 成—徐州市丰县县委书记。
戴新颖—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 红—新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苗 琳—共青团徐州市委副书记。
周保春—铜山矿乡关系协调中心副主任、铜山区住建局局长。
王月平—徐州润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凯—徐州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石云峰—徐州中瑞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封其兵—宿迁市市委候补委员,泗洪县县委委员,上塘镇人大主席。
马文浩—徐州市睢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李作敏—江苏盛业建设集团董事长。
孟 东—徐州市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副主任。
张善永—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办公室副主任。
陈 蕾—徐州市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食品部部长。
庄 平—徐州市金地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汤思胜—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徐州生产分公司经理。
贺凯祥—青岛啤酒徐州彭城有限公司PQC主管。
王卫卫—徐州市宴福楼大酒店总经理。
格物致知,敬业乐群
勤奋 守纪 求实 创新
《放飞理想》
彭祖悠悠,九州莽莽
千古龙飞故地
徐州工程学院校徽桃李正芬芳
格物致知,蓬勃向上
谱写着青春华彩乐章
啊!亲爱的同学同学
我们在这里进德修业
从这里扬帆远航
云山苍苍,龙湖泱泱
今日传承薪火
明日为栋梁
敬业乐群,共筑辉煌
谱写出人生和谐乐章
啊!亲爱的同学同学
我们在这里进德修业
从这里扬帆远航
A、 普通专业录取方案:在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中,按公布的招生计划数100——120%调阅考生档案,院校录取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严格按文化总分顺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
徐州工程学院学生
取。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将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为0 分。
B、 艺术类录取方案:对文化分达到生源所在省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并取得学校专业合格证的考生,将其文化分与专业分相加成综合分,由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C、对录取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由校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徐州工程学院
证书种类: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学费标准:按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
地址:泉山区三环南路
邮编:221006
徐州工程学院途经公交车:20路, 64路
途经公交车:95路 工程学院-铜山区政府
姚庄-公交车站
途经公交车:20路, 64路
彭城大学-公交车站
途经公交车:20路, 64路
地址:徐州市新城区富春路
邮编: 221008
工程学院- 彭城饭店 途经公交车:91路
工程学院-铜山区政府 途经公交车:95路
工程学院-中山堂 途经公交车:97路
其他校区:飞虹校区、西苑校区、永安校区(即教育学院)、湖滨校区
徐州工程学院
教育部公布2013年获批立项建设的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徐州工程学院——江苏蓝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列。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开展“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完成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徐州工程学院通过与企业“互建三基地”(学校将企业建设成实习基地、研究基地和就业基地;企业将学校建设成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技术开发基地和人才供给基地),学校与企业实现了共赢,先后获批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