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学校大全徐州大学大全徐州教育学院

徐州教育学院

  • 地址:苏堤南路8号
  • 电话:
  • 邮编:221000
  • 网址:
  • 附近站点:工院永安校区下
  • 公交路线:59路上行,59路下行,606路,610路,64路,68路,70路,76路
  • 附近地标:吴庄花园,东晨大厦,富丽花园
点击查看“徐州教育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徐州教育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师范性高等专科院校,创办于1959年,建校47年来,为苏北地区培养了7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和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不仅撑起了徐州普教的半壁江山,还为科教兴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多年来,学校坚持师范与非师范并重,立足发展师范教育专业,拓展非师范专业;坚持普高与成高并重,以发展普高为依托,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成高办学渠道,使职前职后沟通,推进和扩大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坚持专科与本科并重,在现有专科院校的基础上,提升办学规格,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点。

地理位置

目前,学校共有4个校区。永安校区坐落在文人墨客徜徉的苏子堤旁,湖滨校区位于徐州的西门户,南湖校区坐落在郁郁葱葱的云龙山麓、美丽的云龙湖畔,而新校区则位于徐州新城区高职集聚区内,坐落在浩瀚壮阔的大龙口水库边,与京福高速、连霍高速、筹建的京沪高速铁路毗邻,总占地面积600亩。

专业科目

学校现有中文、外语、政史、教育、经贸、音乐、美术、艺术、数学、物理、化学、资源与管理学、信息技术、营养与保健学、体育等共计15个系12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机化学工业、区域经济4个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专业。

师资与教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446人,专任教师27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1人,讲师94人。学校共有全日制普高大专生、成人本专科生以及各层次的学员8000余人。学校秉承“务本、和合、精勤、求是”的校训,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徐州市农村初中60%以上的教师是徐州教育学院毕业生。

学校着力打造“师训、干训”两块优质品牌,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两为两多”和“五并”的办学之路,即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师训、干训为主,多方面、多层次为大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主动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多类别、多形式办学;做到新师资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并行、学历补偿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中学教师培训与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并抓、系统提高的教干长训与应急短训并存、为社会开展智力服务与发展校办产业并抓。本着“多种形式、多种层次、长短结合”的原则,采取出城下乡、送教上门,市县联合、分县设点、业余自学、短期集中脱产面授辅导的形式,认真研究成人教育的招生形势,加大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力度,加强与各县教师进修学校等联合办学点的建设,制定和完善联合办学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成人教学管理,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开拓成人教育新渠道。

近年来,学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人事分配制度、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等方面改革整体推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有多位教职工获国家曾宪梓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师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教师培训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学院系统校风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总工会优秀教工之家、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2003-2004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兴校,形成了“说实话,想实招、办实事,求真务实谋发展;为学生、为教工、为群众,以人为本办大学”的发展共识。其办学目标——“大、高、强”,凸显了新时期教院师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学校发展蓝图;“务本、和合、精勤、求是”的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凝聚着几代徐州教院师生的奉献理念,既是47年建校经验的整合与结晶,更是今后办学的指导理念与发展源泉。

2007年7月9日上午,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徐州工程学院、徐州教育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市委副书记陈美行同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荣启同志,市委副秘书长姬远达同志,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有关领导,徐州工程学院和徐州教育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李荣启同志宣读了省政府《关于同意徐州教育学院并入徐州工程学院的批复》。陈美行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就确保徐州教育学院平稳并入徐州工程学院作了重要讲话。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